贷前调查:信贷员应采用有效方式收集借款人的信息,对其资质、信用状况、财务状况、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。对担保人的资信、财务状况进行分析,如果涉及抵(质)押物的,还必须分析其权属状况、市场价值、变现能力等。
信贷员根据调查内容撰写书面报告,提出调查结论和信贷意见。风险评价与审批:信贷机构应设立独立的风险评价部门,对贷前调查报告及贷款资料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。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,对借款人情况、还款来源、担保情况等进行审查。信贷机构应按照“审贷分离、分级审批”的原则对贷款进行审批,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。
授信:风控的核心环节
授信节点决定客户是否能够获批贷款以及获得多少额度,是风控流程中的核心部分。
1. 授信的操作方式
规则与模型结合:根据客户的收入、负债、信用评分等信息,利用授信模型分层评估。
额度分配:参考客户的信用表现和风险等级,为其分配合理的信贷额度,同时设置盖帽额度避免过度授信。
2. 数据来源的差异
授信阶段的数据使用与准入不同,通常需要外部数据的支持,而外部数据服务大多为收费资源,如征信报告、多头借贷信息等。因此,授信环节通常会精挑细选重点客户评估是否对其授信,以降低数据成本压力。
授信节点是风控中较复杂且资源消耗较大的环节,需要在客户体验与风控效果之间取得平衡。
合同签订与贷款发放:借款申请经审查批准后,双方应共同签订书面借款合同。
合同应明确金额、期限、利率、借款种类、用途、支付、还款保障及风险处置等要素。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,负责贷款发放审核,确保贷款资金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。
贷款支付: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,负责贷款支付审核和支付操作。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,贷款人应审核交易资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;采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,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。
贷后管理:信贷机构应定期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、财务状况及清偿能力进行跟踪检查。对贷款抵(质)押品和担保权益的完整性进行监控。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、处理有问题贷款。贷款回收与处置:信贷机构应提前提示借款人到期还本付息。对贷款需要展期的,应审慎评估展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。对于不良贷款,应按照有关规定和方式予以核销或保全处置。
提示:强化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:制定完善的信贷业务操作规范、风险管理政策、内部控制制度等。明确信贷业务各环节的责任和权限,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。
提升信贷人员专业素质: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。
加强信贷业务监督与检查:信贷机构应定期对信贷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,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。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:通过数据分析、模型预测等手段,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。对风险进行预警和提示,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。完善信贷档案管理:信贷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系统。确保贷款资料的真实、完整和保密性。
推荐学习:
12月广州:新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20个主题140个法律问题专题研修班
课程背景:
本课程是为金融机构量身订制,在本课程中,主讲老师将会结合《新版三个办法》的最新规定,围绕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,针对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与新版三个办法、合同、公司法有关的疑难、复杂、重大问题,结合《合同编通则解释》、《新公司法》、《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最新规定,对相关实务问题进行详细讲解,本课程将会帮助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准确把握最新立法精神,了解新规背景下的常见法律问题,显著提高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处理各类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和技巧,欢迎报名参加。
课程对象:
适合商业银行、农信社、村镇银行、担保公司、金投集团、小贷公司、典当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人员,既包括基层客户经理,也包括中层、高层管理人员。
课程收益:
1、了解《合同编通则解释》、《新公司法》等的最新规定,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;
2、结合《新版三个办法》的最新规定及实际业务帮助金融机构业务人员了解《合同编通则解释》、《新公司法》的内容对信贷业务和担保业务的影响并给出应对策略;
3、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理相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和技巧;
《今日农信人》
金融人专注风险研究|尽职调查-风险管理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