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题:练好能打仗的“胃”)
荐稿有话
官兵能否适应战时饮食,是各级开展实战化训练中容易忽视的问题。把条件想复杂些、残酷些,练好适应打仗的“胃”,也是适应未来作战需求的一项本领。
对于军人来说,吃饭不是小问题。拿破仑曾说:士兵是靠肚子行军打仗的。在人类数千年的战争史上,军人的吃与战争胜负息息相关。舌尖上的较量,向来是军人战斗力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常说,外练筋骨皮,内练一口气。其实,面对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,光练“筋骨皮”是远远不够的,军人也需要锻造适应未来打仗的“胃”。
着力更新饮食保障理念,用野训磨砺官兵的“野性”。要思考和研究未来战场上,习惯热菜热汤、喝惯纯净水的官兵,连续食用军用食品,生理和心理是否会受到影响的问题。要充分利用野外驻训的时机,大力开展饮食保障实战化训练,让官兵的胃去掉一些“娇气”,增加一些“苦味”“野味”和“战味”,使官兵的体力、耐力和意志力真正适应打仗的需要。
定期组织军用食品食用训练,提高官兵肠胃的适应能力。未来作战饮食保障构成,是组织热食保障和食用军用食品相结合。总部为部队统一配发的系列军用食品,是在部队吃不上热食情况下的主要保障手段,一些部队却将其长期锁在仓库里,平时不训练食用军用食品,打仗时热食供不上肯定会影响部队战斗力。能打仗的“胃”是练出来的。要把军用食品食用训练纳入单兵军事训练重要内容,作为平时饮食保障演练的基础性课目,并作为年终军事训练考核的必考课目,这样练就的胃才能承受打仗时的军用食品。
有意识地组织野外生存训练,让官兵在“弹尽粮绝”中求生机。野外生存训练是让官兵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训练手段。各部队应把野外生存训练作为战时饮食保障训练的重要内容,制订详细具体的训练计划,并对训练时间、地点、内容和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。比如,后勤业务部门可根据驻地实际,制定下发《山岳丛林常见可食用动植物图谱》,把可食用的动物和植物类制成标本供官兵识别,讲解分辨各种动植物的基本常识,教会官兵如何让胃既适应战场,又确保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