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这么可爱的动物,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十二生肖呢?
猫缺席十二生肖的经典解释
经典解释是这样的:
当初天神发出通知,要选十二只动物作为属相。动物界沸腾了,谁不想攀登荣耀的顶峰呢?
作为众望所归的人选,猫不仅会入选,还会拔得头筹,这是毫无悬念的事情。
但老鼠巧施奸计,把猫灌醉,然后捷足先登,取代了猫的位置。
等猫在酒醒之后奔进神殿,悲哀地发现十二生肖的席位已经满了。
这是一个完满的答案,它不但解释了猫在十二生肖中的离奇缺席,还形象地阐明了“喝酒误事”的真理。不仅如此,它还顺带让我们明白:猫为什么世世代代都要和老鼠为仇。
这个故事具备了宗教性解释途径的所有原始特征。如果我们生活在蒙昧年代,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衍生出一种宗教。
更重要的是,它的风格虽然有点孩子气,但答案真的被它说中了——猫确实迟到了。
是的,在十二生肖成型的年代,猫还不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动物,但猫并不是唯一迟到的。考古发现,龙、羊、鸡、兔、猴、狗这些动物,都不在十二生肖之列。
十二生肖的演变:狗年曾是“老火”年
十二生肖其实并不是今天的样子。
十二地支定型很早,但选择哪种动物去配哪个地支,一度摇摆不定。
近些年的考古发现给了我们一些有趣的证据:
先看秦朝的文件:睡虎地秦简。这里,辰对应的不是龙,而是虫。“午马未羊”是“午鹿未马”。相应地,鸡年就不是鸡年,而是水年——属相不是动物,竟然是水!
再看汉朝的文件:张家山汉简。这里兔的位置是象。
再孔家坡汉简,龙的位置是虫,兔的位置是鬼,猴的位置是玉石,狗的位置是“老火”——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东西。
所以,今年狗年当时就不是狗年,而是“老火”年。
我们今天的十二生肖,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,那么真正定型大约就在西汉和东汉之间,也就是两千年前左右。这两千年间,虫变成龙,象变成兔,简直是白云苍狗、覆雨翻云。
腊八不是佛陀诞辰:腊八最初祭祀的神是狸猫
今天提起腊八,大家都知道是腊月初八,要喝腊八粥、泡腊八蒜。还有人说,腊八是佛陀成道的日子,称为“法宝节”。
其实还真不是这样。首先我要认真问一下,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?
“腊”(或“蜡”),原本是一种祭祀典礼的名字,因为在冬至以后举行,所以祭祀发生的那个月也叫腊月。
而“腊八”原本并不指腊月初八,而是指祭祀八位神灵。
《礼记》原文有“天子大腊八”,这个语法结构里,“大”是动词,意为“推崇”,是说天子特别推崇腊八祭。
腊八祭要祭祀一切神灵,其中最要紧的有八位,而“猫神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为什么要祭猫神,《礼记》解释说:
“古代的君子,受过谁的恩惠就一定会报答谁。祭祀猫神,因为他吃田鼠;祭祀虎神,因为他吃野猪;祭祀河堤和水沟之神,因为他们对农耕有贡献……”
《礼记》说腊八祭是伏羲创设的,这显然没根据,是古人托古以自重的一贯作风。
先秦古书里提到抓老鼠的动物,一般不说猫而说狸,“猫”这个名字则出现得比较晚。
湖南岳阳一带原先还有人姓猫,甚至算得上一个大姓,但今天已经很罕见了。
古埃及的猫咪崇拜
即便猫升格为神,还受到祭祀,但我们能够发现,这完全出于实用主义考虑,把猫看成捕鼠的工具。
考虑到儒家“神道设教”的做派,我们更难相信他们祭祀猫神的真诚。而且在《礼记》的纸上谈兵之外,我们很难感到猫是一种受尊重的动物。
如果真的尊重猫,就应该套用康德的伦理法则,把猫看成目的,而不是工具。
不过在这一点上,古埃及人做到了。
许多书籍、文章谈到古埃及人对猫的崇拜,常常引述“历史之父”希罗多德的以下观察:“如果在普通家庭里,一只猫自然死去的话,这一家的所有人都要把眉毛剃掉。”
但是,断章取义是害人的,很多人并没看过希罗多德的原著。原著里接下来的一句话就是:
“如果死的是狗,这家人就要剃光头发和全身的体毛。”
但是只看到这一句仍然不够。
希罗多德号称西方“历史之父”,他写的《历史》大约对应中国春秋时代的后半段。孔子死去的时候,希罗多德还是个孩子。不过我们隔着两千多年遥望,不妨把他们看作同时代人。
作为当时的西方世界最见多识广的人,希罗多德对埃及的风土人情感到困惑和震惊。埃及的太多风俗都和其他地方恰恰相反,比如:
女人到市场上做买卖,男人在家里纺织;女人站着小便,男人却蹲着小便;儿子没有抚养双亲的义务,女儿却有;他们用脚和面,用手和泥土、拿粪便;他们吃东西是在大街上,大小便却在家里。
希罗多德探听出了埃及人这样做的理由:
“他们觉得,凡是不体面的,但不得不做的事情,应当秘密来做,如果没什么不体面的,当然可以公开来做嘛。”
埃及的动物崇拜很特别。这里野兽不多,而一切兽类,不管是不是家畜,都被认为是神圣的。每一种动物都被指定了看守人,他们负责喂养动物,接受人们的馈赠和祈祷。
谋杀圣兽的人要被判处死刑,误杀要缴纳罚金,但如果有谁杀死了朱鹭或鹰,无论故意与否,一律处死。
这样看来,猫在全体动物当中的级别并不算高。但希罗多德观察到,在某种特殊的场合里,猫格外受到埃及人的重视。
这种特殊场合,就是火灾现场。
当火灾发生的时候,受灾群众表现出惊人的淡定,也不管火烧得有多旺,全都站在火场周围留心着猫的动静。如果有猫咪从人群中穿过去、跳过去,投身到大火里,埃及人就要举行盛大的哀悼。
希罗多德还说,死掉的猫会被送进神庙,做成木乃伊再入土为安。
今天的考古证据完全支持他的说法,但我们还是很难想象真的会有猫咪像飞蛾那样投身烈火,因为这太违背猫之常情。
考古证据展现给我们的,是比希罗多德记载里更有甚之的猫咪崇拜:
猫被埃及人当成宠物来养,抓不抓老鼠全凭它们的喜好。
在埃及人的墓穴壁画里,猫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经常作为主人捕猎的友好伙伴。